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leo
赞同来自: Wings 、Cola
Nep - 一个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一个无量无边的人
赞同来自: Cola
Msopopop - 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
赞同来自:
Jack - 浪费时间叫虚度,剥用时间叫生活
Wings
辣妹杀手
人力知本论 - 小时候,幸福——是件很简单的事;长大后,简单——是件很幸福的事。
匿名用户
Cola -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参与讨论请先登录或注册
除去不可能的剩下的即使再不可能,那也是真相
9 个回复
leo
赞同来自: Wings 、Cola
一把成本5左右,卖15-20块左右,设立自助贩卖机定期补货,一台设备等最大存货量100把以上。地点设置在地铁口和商场门口。
产品设计方面,尽量不能招人反感,可采用MUJI风格,最简单的透明色,白手把,就要小清新啊╮( ̄▽ ̄)╭ 要知道现在小商店卖的雨伞都太难看了,难看到我都宁可淋雨都不会花几十元去用它,要么花花绿绿要么特别老土。
如果是租的话,从运营者角度考虑,维护成本太高;从租客角度考虑,归还操作太麻烦,租客也很容易租到一把坏掉的伞。不管是哪种角度,都不如直接购买来的省心。
还有就是成本回收方面。以下是粗略计算,请自行yy~(・ω・)
假设雨季南方全年平均有三个月,每个月将于次数平均为五次。那么一年下来就是15次。假设每台售卖机100把雨伞在每次降雨中可以全部被售卖掉。那一年下来一台机器可以卖掉1500把,收益也就是1500把×10块=15万元。如果机器的成本为1万元(平均分摊到5年时间里,每年2000元),那么剩下的14.8万元中再扣除租金3.6万(约3000元×12个月),就是一台可以净赚11.2万元。在扣除电费之类的成本,那么一年就是10万元。如果将一线城市主站点进行覆盖的话,按10台算,一年就是100万元。当然这里要考虑到人力成本,留给是两个小伙伴进行全职维护,每个伙伴每年发放10万元工资,那么一年就会剩下80万了。
当然,还有一个前提是你有10万元的机器购置费,如果市面上没有这样的设备,你还需要投入十几万的研发费用。租金是年付的话,需要有36万元左右的场地费。外加一些特殊费用(入场必备),启动费用最少要有60万元。(这个可以合资或者信用卡和商贷来解决。)
然而,最大的问题是乐观的预期。
如果其中的某些参数预估产生了一些出入,就有可能血本无归了。
比如第一年大旱,一场雨都没有下。或者入场后因为某些不可抗力被强制清场了。在或者,市场预期没有那么理想,交易额是预估的一半左右。结果就是,第一年你亏了,或者觉得不赚钱就放弃了。然而,你刚将生意转手回收成本,第二年接手的人做起来了。
总之,这种生意,就算真做起来了,因为地区特性,很难垄断。能做到千万营收就算很成功了。也就是在不同城市保底能覆盖超过200个点以上,并且保证销售情况达到预期。嗯,专挑雨多的地方设点。
另外,想要成功还有两件事情必须要做,那就是打点下气象局,让气象局一定要按正常流程预测;多打点各路保安,清场贩卖机附近公共出口的卖伞大妈。。_(:3」∠)_
Nep - 一个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一个无量无边的人
赞同来自: Cola
永远不记得打伞之被淋了n次的尴尬。
1需求。是不是人人出门都会记得打伞?至少我不是,而且有时候女生出门带小包,除了可以强行塞个三折迷你太阳伞,其他的完全无法驾驭。拿在手上?然后一会过后就不知道扔哪儿了。还有每次大雨掏出手机纠结给谁打电话的时候,旁边随便来一个卖伞的我都愿意扑上去了。
2成本。和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相比,共享雨伞成本明显更低。
3盈利。雨伞面积大,容易被印刷,能够为很多企业提供广告载体。
Msopopop - 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
赞同来自:
因为可以在伞面投放广告
只要有人用伞 就相当于是你的移动广告效果
Jack - 浪费时间叫虚度,剥用时间叫生活
赞同来自:
Wings
赞同来自:
但是相比其他共享的东西,我觉得“共享雨伞”的需求存在几个问题:
1,雨伞成本低:每到下雨的时候,地铁口经常都会有有商业触觉的大妈们卖雨伞,一般也就10-15块一把,相比起押金20使用按时计费,用户可能会更愿意花钱临时买一把拥有所有权的东西。
2,借还场景问题:1,一旦出地铁遭遇意料之外的雨,那么借伞的需求会发生在很多人的身上,那么大家会愿意投入排队成本、时间成本去借伞吗?2,相比共享单车的随骑随走随还,共享雨伞需要归还到指定地点,每个人从地铁站出来都会有自己的目标地,能够方便还伞的场景恐怕也不多。
3,雨伞使用时间不可控:雨是由老天爷控制的,我们无法预支一场雨是下3分钟还是下一天,如果按时间收费,我们真会为了这不可控的支出费用来用吗?
暂时想到这些。大家一起发散思维继续讨论吧。
辣妹杀手
赞同来自:
可以从三个角度思考,即“雨伞”“共享”“盈利”。需不需要在外得到租伞?需不需要共享这种形式?这种商业模式盈利如何?
一。雨伞是为下雨天准备的,这种需求和天气密切关联,而天气属于不可控的,因此用户使用雨伞的需求不是用户决定,而是由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决定,实际并不稳定。
雨伞目前属于常备用品,基本上人手一把伞,自身可以根据经验,当地天气情况,天气预报等基本判断是否需要带伞,且基本准确,不需要借。而且雨不会等人,自带雨伞可以掏出挡雨,而租用雨伞必须要到某地方拿,并不方便。
用户会在外租用雨伞的情景是:自己判断失误没有带伞;突然下雨;雨势中小,且持续较长时间。可以说对使用的场景要求相当高。
二。共享本身的价值在方便,或者节约成本。上面已经提到要获得共享雨伞的路径实际上还是比较狭窄,并不方便。而且一把雨伞才多少钱?自己买自己用能用好久,用户一定打算不会长期高频的使用共享雨伞。
三。上面已经分析过了,用户使用共享雨伞是一种短期,临时的偶发性行为,不具备长期使用的基础。
同时,受地域因素影响太大,不具备大规模推广可能性。极端点的例子,你100%不会想到新疆等经常不下雨的地方等做这事。
另外,从时间季节上来看,不可能一年天天下雨,现实的情况是有雨季有旱季,旱季要靠什么营收?
因此整体来看,盈利上是在某些特定区域的某段特定季节中下了突如其来的雨,然后正好有人没带伞。
市场规模真的小的可怜。
总之,所谓的“共享雨伞”,用户需求不稳定,单价低,市场规模小,还不方便,真的不值得做,谁做谁死亏。
人力知本论 - 小时候,幸福——是件很简单的事;长大后,简单——是件很幸福的事。
赞同来自:
【记笔记】
1、需求场景苛刻,受地区、天气、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大,可实施规模小,难以盈利。因为我自己身处成都所以一开始觉得没特别不靠谱,后来想了下,要是在我老家,共享雨伞的点子一点成功的几率都没有的。
2、和下雨天突然出来卖雨伞的小商贩比起来,共享雨伞租金加押金其实要更贵一点(虽然押金是可退的,但用户交押金的时候还是会有失去感),而且突然下雨的情况下可能会排队,这样共享雨伞所付出的金钱、时间成本要更高些,还得费心找个地方还回去。
所以会不会有人觉得就算了,二十块钱的押金而已,当我买了个雨伞把,就干脆不还了。所以有没有可能共享雨伞的盈利方式根本不是租金,而是押金和广告。
3、更希望共享雨伞能够做成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比如刷公交卡就能借伞,或者以后可能会有城市一卡通之类的;以及作为一个营销策略而不是盈利模式,公司以低廉地方价格或免费为市民提供雨伞,广告效果咔咔咔;有人提到的自动贩卖机也不错,只有在价格上有优势自己感觉比共享雨伞要靠谱,毕竟雨伞成本要比单车低,用户更可能再多拥有一些。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Cola -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