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OE社区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首页
阅读
讨论
话题
OE注册
OE下载
职业发展
如何看待个人职业发展?
关注问题
如何看待个人对于职业的发展和选择?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与内容相关的链接
提交
1 个回复
淡淡小小熊
赞同来自: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高学历人员一批一批的出现,如何让自己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做一个职场常青树是每一个职场人员的梦想,要想在职场不四处碰壁,除了在适时调整自己的要求之外,还有一条途径:做一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和充实自己,变自己喜欢的工作为自己擅长、熟悉的工作,这样工作会做得更好,工作也会更稳定。正因为如此,董明珠36岁时选择了南下打工,做起了她喜欢的销售工作,尽管之前对销售一窍不通,但她在工作中每一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并能不断学习和总结。在安徽做一名最基层销售员的时候,恐怕谁也没想过她能成为今天格力电器的总裁。2000年因《棋行天下》一书成名的她就曾提出:“越是单纯的东西,越是需要一个人付出百倍的信念贯穿于生活之中”。她的信念是忠于企业,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不快,有来自工作上的压力,还有来自同事之间的排挤、排斥,但这些困难和不快在她的忠于企业的人生过程中不过是一个个小小的插曲。
董明珠出书时,职业生涯规划概念还不是很普及,那时大家往往都处在自发调整阶段。现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已广为流传,并逐渐被多数人接受,大家都已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真正能去做职业规划,能体会到职业规划给自己带来的益处的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在企业工作中的人,由于工作性质、时间有限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平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工作上的,但到底是在享受工作,还是应付工作,只有当事人是最清楚的了。如果做着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那就是享受工作,如果做着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那一定会是应付工作。但在我们实际择业过程中,有多少人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呢?
曾有机构针对大学生的第一次就业选择的原因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先就业后择业的占33.2%,没有太多考虑的占16.3%,个人爱好、兴趣的占11.1%,企业实力因素8.8%,专业对口因素6.4%,薪资待遇因素6.0%。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的择业观更加成熟,他们不再死盯专业是否对口,待遇是否丰厚,而是大多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也就是先生存再谋发展。所以从这组数据我们又能看的出,真正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
另外一组数据是:据某人才市场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职业目标的调查结果表明,有明确就业目标的占13%,有目标但不明确的占25%,没有明确目标的占62%。这又说明,我们年轻人有了成熟的择业观,但不一定就代表他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也就无从谈起自己喜欢不喜欢,没有目标就很难有大的提升。这里所说的提升不是一味指职位上的提升,同时也是指个人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能力的提升自然会使相关的职务、待遇水涨船高。没有明确目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面临就业和生存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另一方面是在校和工作期间往往很少有机会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有些人想过我三年后想要怎样怎样,五年后想要怎样怎样,但对于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又没有具体的措施,只能是想想而已,过程中一有困难就打退堂鼓,结果往往很难如愿。所谓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做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择业前的最好准备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往往也很容易克服,因为今天我们的每一次付出都是在为明天做准备;做职业生涯规划,也给我们就业后进一步全面提升提供指导,让我们更清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进而更加努力地完成当下的工作任务,并勇于接受其他新的任务,对工作中的困难,也能以好的心态去面对和克服。
那么究竟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呢?著名管理专家诺斯威尔对其内涵的界定是这样的: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和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简而言之,就是在“量己力,衡外情”的情形下设计出个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这里有两个要素,一是“量已力”,就是解决“我是谁”的问题,二是“衡外情”,就是要知道如何达到“我将成为谁”的问题。
做职业生涯规划,不是要鼓励我们跳槽或者去换工作,而是让我们更加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可以引导个人发挥潜能,鞭策个人努力工作,有助于个人抓住重点,同时还可以评估目前的工作成绩。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让我们找更稳定的工作,更稳定地去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个阶段目标管理,与工作上我们实行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制度相似,个人发展上也要实行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职业生涯规划,每个阶段下来做好盘点,总结成功与不足,为下一阶段的职业发展重新定位。很难想象大海中的航船没有了航向它仍能平安,企业没有目标它仍能健康地发展,个人没有目标他能在工作和事业上有多大的建树。
2002年,笔者当时所在公司同时招进来两名大学生,公司目标明确,就是要培养他们成为公司优秀的销售人员,两个人有着相同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但最终两个的发展结果却是迥然不同。小刘有明确做销售的目标,他希望三年后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品质;小王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他因为当时觉得电信行业是个不错的行业所以想来尝试一下做销售,按当时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想挑战一下自己。凭着对销售工作的热爱和对自己未来理想的追求,两人在烈烈炎日下都坚持采用走访方式拜访客户,当时我问小刘:别人现在可以坐在办公室吹空调,而我们销售人员却要在外面晒太阳,是不是觉得很辛苦?他的回答是:我今年刚毕业,我对销售感兴趣,这些都是我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这点苦不算什么的。一年后他选择到深圳打拼,通过当时在公司的积累和所学的电信知识,很快在深圳电信下属一公司立足,并在那里取得了三个“第一”的美誉: 业绩第一,喝酒第一,唱歌第一,三年后的他就在深圳买了房子。而小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后,公司派他到湖北办事处负责销售工作时,他认为天高皇帝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一年里的销售业绩几乎为零,不仅仅公司带来了损失,也让他养成了惰性。当被开除再次回到合肥后,除了长胖了之外,他一无所有,直到今天,他还是在做着基层的销售员工作。同样两个大学生,在入职之前目标是否明确的差异带给他们事业发展上的迥异结果。
这里就要强调一下职业规划的支撑思路是:按需择业、发挥专长、干我所爱、成我所想。如果你不喜欢,本着对企业和个人发展负责的角度,一开始就不要去做,如果你选择了,那么就要全身心投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并发挥专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最终成就自己的规划。做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目标一定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对2000名工作十年的大学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十年内从事的工作与自己大学所学专业完全一致的仅为24.1%;一名大学毕业生开始工作到最终确立自己的工作方向的平均时间是8.6年。
那么今天你规划了吗?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之人的,你准备了,也就意味着你事业成功的机率增加了。诚如成本部葛玉伦经理在他的半年总结中所说:打工也是一种事业!我们一步一步将自己目前的工作做好,就没有道理做不好自己规划中的事业!
我们目前还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人,不必要着急,也不必恐慌,可以借助一些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或者听一听类似的课程,不能说给你多大的人生帮助,但会使我们更能清醒认识自己,会让我们学会总结与反思,找到自己的中短期甚至长期目标,或许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会产生非常积极和正面的影响。给所有希望改变并在积极改变自己的年轻朋友一些建议是:不要害怕说出你需要帮助,承认有些答案你并不知道,不要过于紧张,多一些积极的词语,做诚实可信之人。我们有追求成功的积极态度,有持续学习的良好习惯,再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就会容易实现自己一个又一个人生目标。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发起人
云顶岚山
相关问题
如何看待新员工的工资高于老员工的工资?
个人站长应该如何生存下去?
微信事业群下成立搜索应用部,大家如何看待?
微信新功能:搜一搜、看一看,怎么看待这一布局?
个人能力强但人际关系差的中层管理人员,该不该继续用?
有什么好的网络创业项目,适合个人创业?
互联网行业的HR怎么看待三十岁以上的基础岗位求职者?
如何看待职业乞讨者?
个体工商户、一人公司、个人独资企业有什么区别?
应届生选择工作时,创业型小企业与成熟的大企业哪个对个人成长最有帮助?
“刘强东:钱不能带来任何快乐”引发热议,如何看待大佬都不喜欢钱的观念?
问题状态
被浏览:
2864
次
关注者:
0
人
1 个回复
淡淡小小熊
赞同来自: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高学历人员一批一批的出现,如何让自己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做一个职场常青树是每一个职场人员的梦想,要想在职场不四处碰壁,除了在适时调整自己的要求之外,还有一条途径:做一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和充实自己,变自己喜欢的工作为自己擅长、熟悉的工作,这样工作会做得更好,工作也会更稳定。正因为如此,董明珠36岁时选择了南下打工,做起了她喜欢的销售工作,尽管之前对销售一窍不通,但她在工作中每一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并能不断学习和总结。在安徽做一名最基层销售员的时候,恐怕谁也没想过她能成为今天格力电器的总裁。2000年因《棋行天下》一书成名的她就曾提出:“越是单纯的东西,越是需要一个人付出百倍的信念贯穿于生活之中”。她的信念是忠于企业,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不快,有来自工作上的压力,还有来自同事之间的排挤、排斥,但这些困难和不快在她的忠于企业的人生过程中不过是一个个小小的插曲。
董明珠出书时,职业生涯规划概念还不是很普及,那时大家往往都处在自发调整阶段。现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已广为流传,并逐渐被多数人接受,大家都已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真正能去做职业规划,能体会到职业规划给自己带来的益处的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在企业工作中的人,由于工作性质、时间有限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平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工作上的,但到底是在享受工作,还是应付工作,只有当事人是最清楚的了。如果做着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那就是享受工作,如果做着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那一定会是应付工作。但在我们实际择业过程中,有多少人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呢?
曾有机构针对大学生的第一次就业选择的原因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先就业后择业的占33.2%,没有太多考虑的占16.3%,个人爱好、兴趣的占11.1%,企业实力因素8.8%,专业对口因素6.4%,薪资待遇因素6.0%。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的择业观更加成熟,他们不再死盯专业是否对口,待遇是否丰厚,而是大多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也就是先生存再谋发展。所以从这组数据我们又能看的出,真正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
另外一组数据是:据某人才市场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职业目标的调查结果表明,有明确就业目标的占13%,有目标但不明确的占25%,没有明确目标的占62%。这又说明,我们年轻人有了成熟的择业观,但不一定就代表他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也就无从谈起自己喜欢不喜欢,没有目标就很难有大的提升。这里所说的提升不是一味指职位上的提升,同时也是指个人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能力的提升自然会使相关的职务、待遇水涨船高。没有明确目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面临就业和生存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另一方面是在校和工作期间往往很少有机会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有些人想过我三年后想要怎样怎样,五年后想要怎样怎样,但对于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又没有具体的措施,只能是想想而已,过程中一有困难就打退堂鼓,结果往往很难如愿。所谓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做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择业前的最好准备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往往也很容易克服,因为今天我们的每一次付出都是在为明天做准备;做职业生涯规划,也给我们就业后进一步全面提升提供指导,让我们更清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进而更加努力地完成当下的工作任务,并勇于接受其他新的任务,对工作中的困难,也能以好的心态去面对和克服。
那么究竟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呢?著名管理专家诺斯威尔对其内涵的界定是这样的: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和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简而言之,就是在“量己力,衡外情”的情形下设计出个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这里有两个要素,一是“量已力”,就是解决“我是谁”的问题,二是“衡外情”,就是要知道如何达到“我将成为谁”的问题。
做职业生涯规划,不是要鼓励我们跳槽或者去换工作,而是让我们更加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可以引导个人发挥潜能,鞭策个人努力工作,有助于个人抓住重点,同时还可以评估目前的工作成绩。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让我们找更稳定的工作,更稳定地去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个阶段目标管理,与工作上我们实行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制度相似,个人发展上也要实行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职业生涯规划,每个阶段下来做好盘点,总结成功与不足,为下一阶段的职业发展重新定位。很难想象大海中的航船没有了航向它仍能平安,企业没有目标它仍能健康地发展,个人没有目标他能在工作和事业上有多大的建树。
2002年,笔者当时所在公司同时招进来两名大学生,公司目标明确,就是要培养他们成为公司优秀的销售人员,两个人有着相同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但最终两个的发展结果却是迥然不同。小刘有明确做销售的目标,他希望三年后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品质;小王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他因为当时觉得电信行业是个不错的行业所以想来尝试一下做销售,按当时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想挑战一下自己。凭着对销售工作的热爱和对自己未来理想的追求,两人在烈烈炎日下都坚持采用走访方式拜访客户,当时我问小刘:别人现在可以坐在办公室吹空调,而我们销售人员却要在外面晒太阳,是不是觉得很辛苦?他的回答是:我今年刚毕业,我对销售感兴趣,这些都是我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这点苦不算什么的。一年后他选择到深圳打拼,通过当时在公司的积累和所学的电信知识,很快在深圳电信下属一公司立足,并在那里取得了三个“第一”的美誉: 业绩第一,喝酒第一,唱歌第一,三年后的他就在深圳买了房子。而小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后,公司派他到湖北办事处负责销售工作时,他认为天高皇帝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一年里的销售业绩几乎为零,不仅仅公司带来了损失,也让他养成了惰性。当被开除再次回到合肥后,除了长胖了之外,他一无所有,直到今天,他还是在做着基层的销售员工作。同样两个大学生,在入职之前目标是否明确的差异带给他们事业发展上的迥异结果。
这里就要强调一下职业规划的支撑思路是:按需择业、发挥专长、干我所爱、成我所想。如果你不喜欢,本着对企业和个人发展负责的角度,一开始就不要去做,如果你选择了,那么就要全身心投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并发挥专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最终成就自己的规划。做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目标一定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对2000名工作十年的大学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十年内从事的工作与自己大学所学专业完全一致的仅为24.1%;一名大学毕业生开始工作到最终确立自己的工作方向的平均时间是8.6年。
那么今天你规划了吗?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之人的,你准备了,也就意味着你事业成功的机率增加了。诚如成本部葛玉伦经理在他的半年总结中所说:打工也是一种事业!我们一步一步将自己目前的工作做好,就没有道理做不好自己规划中的事业!
我们目前还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人,不必要着急,也不必恐慌,可以借助一些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或者听一听类似的课程,不能说给你多大的人生帮助,但会使我们更能清醒认识自己,会让我们学会总结与反思,找到自己的中短期甚至长期目标,或许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会产生非常积极和正面的影响。给所有希望改变并在积极改变自己的年轻朋友一些建议是:不要害怕说出你需要帮助,承认有些答案你并不知道,不要过于紧张,多一些积极的词语,做诚实可信之人。我们有追求成功的积极态度,有持续学习的良好习惯,再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就会容易实现自己一个又一个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