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时光不老 -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赞同来自: 不正义的魔法师 、翠羽黄衫 、职场小二哥
invalid - 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赞同来自: 时光不老
不正义的魔法师 - 毫无经验的初恋是迷人的,但经得起考验的爱情是无价的
赞同来自: 翠羽黄衫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职场小二哥 - 我是职场搬运工
参与讨论请先登录或注册
筋斗云
5 个回复
时光不老 -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赞同来自: 不正义的魔法师 、翠羽黄衫 、职场小二哥
那就是政府怎麼樣扶持科創企業的(相信這也是互聯網創業氣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吧)。
因為我的幾個好朋友(4個香港人)正好運營了一個初創的科技公司(體感互動方面),運營至今已經1年半時間,由一開始選擇項目,技術合作夥伴,到現在找到投資方,研究量產。政府旗下的香港科學園都提供了重要的幫助。還有讓我難以置信的一點是,他們的初創項目,自己真正投資的金錢非常少(近乎為0),基本都是靠科學園的創業培育計劃解決的。
香港科學園簡介:香港科技園公司是香港特區政府於2001年成立的一間法定機構。通過為五大重點科技群組提供支援,包括科研設施、基礎建設、服務及計劃,協助科技公司孕育理念,創新及發展。
對創業企業的支持:
辦公室及設施
技術及管理支援
市場推廣及發展支援
業務發展支援
津貼資助
具體的支持有以下幾項:
1.辦公室租金優惠:
首年租金全免,之後的租金也相當優惠。
2.辦公室相關服務:
打印機會議室前臺茶水間全部他們解決了,第一年費用仍然超級便宜或者為0。
3.資金支持
根據我朋友的實際情況,無論購買設備,展覽,訪問,差旅,工資等等涉及到創業的種種花銷基本都可以申請資金支持,且基本1-2星期就可以收到支票。
4.提供機會和聯絡
在創業一年半中,朋友公司曾經前往矽谷兩次(第一次是科學園幫助聯絡的考察配對活動,第二次是與科學園介紹的公司進行深度合作洽談)。這兩次拜訪讓他們找到了技術合作夥伴。
然後他們又跟著香港貿發局在香港和內地多處進行展覽,宣傳他們的技術和實力,成功的在展覽中找到了內地兩家大型公司入股投資。現在整個產品已經開始進入最後研發和量產前期。
以上的所有活動差旅費,展覽費以及介紹公司的費用全部都是0
5.其他
另外科學園還不定期舉辦各種課程和講座,我聽說的其中一門課程就是手把手教你怎麼管理一家微型或者超微型企業,每週一次,連續兩個月,好像創業人士都非常歡迎。
香港的IT業確實不發達,這跟香港市場小,真正IT從業專才缺乏等等都有原因。但是我從朋友這個例子又覺得,如果真心想創業,只要有良好的合理的商業計劃和決心,就可以申請政府支持,而且這個支持是務實而非務虛。包括專家組評估,給予創業公司建議,幫助尋找投資人和合作夥伴等等。對真心想在科技互聯網創業的人士(小型企業),其實創業環境是非常友善的。
另外香港還有設計培育計劃,我認識3,4個設計師都是跟著這個計劃去創業的,現在都非常成功。
invalid - 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赞同来自: 时光不老
香港有孵化器也有报道创业的媒体,我所知且接触过的有cocoon,startuphk,还有几个名字记不清了orz,都比较靠谱。学校也会提供创业的资源,印象中城大和理工都不错。
创业相关的活动也不少,我去过一次数码港的,一次理工大学承办的。建议去eventbrite和meetup搜搜看,自行鉴定是不是你想要参加的活动。
但是香港作为金融之都,it类公司创业直到前几年依然被视为比较非主流的举动。比如报道某startup的新闻,就会特意提到“毕业之后没有选择银行,却开起了自己的公司”这种内容。我身边的香港it人表示,还是北京创业氛围好。。。
总之如果选择在香港创业,要看你期望从香港得到什么。注册容易?现在国内也不难;交流多?我记得上次某朋友在香港组织的linux用户聚会,都没几个人参加,还是要看你人脉如何啦;视野国际化?这的确不错,文化上兼容并包,国际友人不少;创业服务成熟?有,不过国内也有嘛;面向香港人卖产品?那没太大优势,香港人也挺爱用免费的,和大陆一样,市场也比较小。最后,香港创业最好的选择未必是互联网。我知道有几个和我差不多同年毕业的香港学生开火锅店,麻辣烫店的。在香港这样人巨多,饭店永远在排队的城市,还是开家饭店赢面比较大呢。。
不正义的魔法师 - 毫无经验的初恋是迷人的,但经得起考验的爱情是无价的
赞同来自: 翠羽黄衫
与司机攀谈打车App,发现香港出租车司机用快的的人数还是很多的。过去也同大陆一样会返现给司机做补贴。现在没有补贴了,但是有积分,可以用来兑换加油卡,换取车辆保养之类的。但是可惜的是,最重要的支付环节还没有打通,快的打车在香港还不可以使用支付宝支付。所以我们最后还是要给司机现金。
支付宝在香港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币种转换以及与各银行关联的快捷支付。目前快捷支付支持的银行较少,且都是信用卡。币种转换需要付出一定的手续费。这种过程繁琐且成本高。在7-11还有支付宝的充值卡卖,用户要根据当天汇率来折算买一定数额充入到支付宝账号里。这样的用户体验,用的人不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即使用户这些都搞定了,在某宝某猫上购物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货物过关。一般清关需要3-5个工作日,加上运输派送,最快也要一周才能拿到货。而且运费高昂。我见有的香港同事在某宝买东西,买货的钱还没有运费多。某宝在国内的价格优势,物流的时间优势,在香港这里瞬间皆无。
我问了身边一些香港年轻人对于互联网,对于创业,对于现有规则的看法。似乎没有人了解互联网行业,没有人愿意出来创业,且对现有的商业模式社会规则等都十分认同,觉得没有什么需要改变的地方。
自己在香港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已快进入第五个年头,就我自身感受到的,觉得以下六点是香港缺少互联网思维,缺乏创新的原因:
现成社会结构稳定,进入老龄化社会
香港与大陆不同,纺锤形社会已形成多时,中产阶级占据社会的大部分。而中国大陆仍处于金字塔结构社会中(正在发生激烈的转变)。在这种社会垂直流动稳定的地区,必然在创新动力上要低于流动激烈的地区。加之香港地区人均寿命很长,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而创新是年轻人的事情,对于处在老龄化社会的地区,天然的缺乏创新能力。
传统商业非常完善,传统服务业发达且方便。
香港的社区很完善,几乎每个社区都有配套的公共体系。无论是交通,购物,饮食,健身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也就是说人们对于日常的消费来说只要去楼下就可以解决。加之香港很小,交通便利,人们即使去买一些非日常消费的商品也很方便,无论到铜锣湾,尖沙咀,旺角,即使你住的再远,一个小时也都可以到达。所以香港人从来没有感受到购物的不方便。而大陆因为面积过大,发展不平衡,很多用户的一些购物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农村的用户),必须要借助网络来完成。
人工成本和房租高昂
香港的房租是出了名的高,几平米就几万几十万。光房租这一项就让很多创业者望而却步。加之香港的人力成本高,老板对于雇员的人数是极度敏感的,因为光人工这块也要吃掉很多成本。
精英社会,金融至上
记得吴晓波曾经这样评价过上海:“一个喜欢大资本的城市,和一个必须以破坏、创新为主的互联网公司,有一种天然的冲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是没有互联网基因的城市。”(详见吴晓波《这些年,马云犯过的错误》)这句话放在香港也是一样的。上海与香港很类似,都是以资本为主的城市,金融业发达,城市繁华多彩,本地人又有点排外。太多相似的地方,就有相似的病症。都是精英社会,人们都对资本充满渴望,而对于资本的获取过分依赖于金融产品而非实业。这导致了人们过度关注金融业,而忽略了创造资本的本源。金融本身不会创造资本,实质仅仅是资本的转移。
在一个大城市中,外地人是这个城市向前的动力。因为外地人背井离乡,渴望在大城市里打拼出自己的未来,敢于吃苦,乐意奋斗。外地人带来了大城市的活力。所以北京,深圳这样的城市诞生了无数个奋斗励志的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创业奇迹。而香港今年来的留学生留港率逐年降低,新移民返回大陆找工作的比率也逐年增加。
保守的性格
儿时记忆里,香港是个开放,繁荣的地方。可是来到香港发现其实香港人骨子里特别保守。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总是很慢,更看重现有的既定的东西。而互联网创新,要的就是不能保守,敢于挑战现实,敢于打破常规,勇于试错。这点似乎与香港人的性格特质完全不符。
与我们看问题的方式不同
说了这么多原因,究其根本,个人觉得是由于我们和香港人看问题的方式不同。香港人倾向于解决现有问题,我们倾向与解决长远的问题。香港人倾向于做好眼前的,我们倾向于向一个确定的目标前进。香港人认定的是明确的规则与法律,我们更愿意认定的是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所以香港人更加尊重规则,而我们则更易颠覆规则。这就是我们的区别。这种区别直接导致了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越走越远,香港依旧原地不动。
香港究竟是互联网的处女地还是荒地?
港漂、新移民对创业充满热情
马云在香港的演讲引得上万人前去观摩,我想在香港的年轻人还是有很多有想法的。他们有创业的热情,香港社会也有创业的需求。但去听讲的,几乎都是大陆过去的港漂。真正的香港本地年轻人少之又少。为什么?
我问身边的几个香港本地的年轻人,有没有创业的打算。得到的回答全是:没有!原因就是他们都希望稳定,不喜欢这种充满风险的生活。当然这不能代表全香港的年轻人的想法,但还是反映了一部分香港年轻人的态度。
竞争者并非同行业对手,而是传统
在香港若做移动互联网,做O2O,做电子商务,可能除了要面对同行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外,还要面对更困难的东西:传统的观念。
香港不缺热钱,但是投资者们还不能接受互联网这种目前还在“烧钱”的商业模式。短期内没有回报甚至会投入更多,传统的投资者就会望而却步。
以颠覆现有为根本的互联网公司,需要面对的一个整个偏“右”的保守社会。对于新产品的不信任,面对社会的舆论,现有的规则、法律等。这些问题都是每个香港互联网公司所必须面对的,而解决这些问题,又不是一家公司所能办到的。这需要整个行业的努力,建立起完善的互联网生态链之后,香港人才会逐渐接受这些。
拿谁的?美国,中国,本土?
中国的互联网产品,大部分都是拷贝美国的产品,进行本土化修改后就可以直接上线,推到市场上。这样的过程让我们可以直接拿到已经成熟的产品案例和经营手段,降低了创新成本。
所以产品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本地化能否做好。做出更接地气,更符合国人需求和使用习惯的产品。
香港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谁的产品可以拿过来直接用?美国的?中国的?香港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App全是国外的:Whatsapp, Facebook, Instagram…那香港人是习惯西方式的还是中国式的呢?这与地区文化有关,“土洋结合”就是香港的文化,无论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其实直接用起来都不太对口味。开发出符合香港本地人使用习惯的产品,需要本土的香港公司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努力。
香港人需要从岛上的狭隘意识中走出来重新认识中国。而中国也应该在香港的现状中吸取教训
香港今天的繁荣源自过去香港人的努力开拓,源自法律的完善,社会的公平。这些都是我们正在追求的。
然而在很多东西固化之后,一部分规则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看来却是僵化的,不合理的。
记得罗大佑有一首歌曲《亚细亚的孤儿》,讲的是台湾当年被世界遗弃的故事。台湾人也曾经看不起大陆人。看过去年的一个调查统计,现在的台湾年轻人60%多希望来大陆工作。这种转变可能连大陆人都想象不到。而反观香港年轻人对大陆的反感却是与世界的现实相背离的(别的国家都在拥抱中国,而香港却在排斥)。我们这里不讨论政治关系,更无意挑起中港矛盾。只是真心希望香港的年轻人可以学习一下台湾的年轻人,去拥抱大陆的发展。年轻人是一个地区的未来。一个保守的,孤立的年轻人群注定不会带来繁荣的未来,如此发展下去,也许下一个亚细亚的孤儿就是香港。
同样,中国大陆的也应该从香港的发展现状中汲取教训。我们处在高速发展中,看上去似乎一切都很美。但是发展的速度有天终将会慢下来,社会结构也会趋于稳定。那时候我们的年轻人是否还有活力,有动力去创业,去创新?会不会那时我们的年轻人也如今天香港的年轻人一般?
结语:我在这里讨论的只是我的一些个人感受,没有太多的数字图表,也没想写成一篇很严谨的报告。我在大陆出生,成长;我在香港工作,学习。我对这两个地方都充满感情,所以无法用非常客观的眼光去评价。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首先说政策。内地对IT行业创意的扶持政策因不同地区而异,越是内陆的城市,可能对初创的IT企业更为重视,因为初创IT企业以及简单的技术资源就可以帮助内陆城市地方政府在某些政绩上有所“增长”。而沿海中心城市,则更多地扶持高水平的、有新兴概念的IT创业素材;并且在选择政策的落实上,所有内地城市都倾向于“组合”模式,即一个创业项目,如果既可以满足高科技创新扶持的政策,又可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和园区建设,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大家懂的)。在扶持政策方面,香港的政策相对“单纯”,更倾向于对IT初创人进行扶持,并给予公司起步阶段的一系列服务性的帮助。如上已有详细介绍,就不多说了。
再说市场。由于不同内地地方政府实质行政干预市场(在学术界称做“市场分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检索中国知网),导致所有的企业创业,也包括IT企业,很大程度上其市场都难以跨出注册所在地,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但是IT企业有个特殊性,它们的产品或者技术被资本或这某个部委(教育部、卫生部、人设部等等)所看中的可能性更高,因此IT企业中具备优秀技术,且产品或服务具有提定特殊性的,则可以获得全国市场。香港在这方面就具有优势,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你是香港。相比内地(北上广深)的IT企业,你要获取市场时,这两年可能是别人来巴结你(过两年还行不行就难说了)。
最后说环境。IT企业成长的关键看两个:人才和知识产权。这方面香港优势明显。内地城市要么有人才,要么没人才,但是几乎都没有一样,就是知识产权保护。所以无论有人没人,对于一家初创的IT企业而言,你都必须防范你的核心技术人员(或他们身边的人)随时偷走你的核心机密。毕竟内地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制不健全,有法不施行是近几年法学界一直诟病的问题之一。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在内地创业IT公司,你也可以去tou别人的。。。
综合来看,这个选择大体是这样的:
1.如果你创业的是一家一般性的IT公司,使用的技术或资源都并不是业界最顶尖的,那么香港就没有优势了,成本太高。上策是到某个二线城市扎根经营该城市的区域性市场,中策是留在一线城市依靠大鳄们生存(但同时也跟大鳄们竞争)。
2.如果你创业的是一家应用先进技术的IT公司,但是你的产品或服务主要是为某一个特定群体或产业的,比如银行、税务、物流等,那么你最好在北上广深等地创业,既有创业扶持,又有比较多的人才,还有可能迅速占领国内的专业性市场(当然,你需要跟人合资或合作、共享经济收益,你懂的)。
3.如果你创业的是一家应用先进技术的IT公司,并且你的产品或服务是面对普罗大众(或者小众),而且你可能更多地面向全球的用户,而非中国,那么你最好就去香港创业吧。那里没人偷你的技术和信息资源,没人干涉你的正常经营,刚开始其实也有低租或免租的地方,而且你将更直接地获取全球的相关用户信息,你跟全世界的用户收钱也方便。如果你够聪明,再弄个离岸公司,将来还可以再进军大陆市场,不耽误。
职场小二哥 - 我是职场搬运工
赞同来自:
香港整体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市场,哪怕做了一款产品全民都用,也只有800万的量级,在这个用户量级上衍生盈利模式,盘子略小,前景不大;
如果将市场定位在内地,那香港人肯定没有内地人懂本土市场,没有创业的优势,而且成本确实是要考虑的因素;
如果将市场定位在国际,这块就没法从市场盘子大小来说明了,得考虑其他诸如政策、成本、文化氛围等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