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影响判断的讲话方式
随便推理
工作中出现频率较多的一种思维漏洞,例如
“小王在A公司工作,小王的业绩很差。所以小王公司的业绩也很差。”
这个大家立马就可以看出这是不当的推理。小王的公司不止小王一个,还有很多业务员。这就犯了不当推理的谬误。
这里的本质错误是样本太小,而且样本不全面也不随机。
这样的讲话是对的:
A公司有5个业务员,这次随机调查了3个业务员,业绩都很差,所以A公司的业绩可能很差。
简化原因
生活中有部媒体喜欢乱解释,或者乱扣帽子。去网上看一下各种头条就知道,虽然说吸引眼球无可厚非,但是对于那些容易信以为真的人来讲,未免有失媒体报道真实性的原则。例如
“这届CEO上任时,公司面临破产。”
“这个CEO退休时,公司利润剧增。”
“公司利润增加是因为这个CEO的管理。”
显然,这不能支持它的结论,为了方便讨论,假设前提为真。
一般情况,公司利润增加与很多因素有关:政府政策、企业员工工作状态、企业高层管理,不能仅仅归因于CEO的管理。客套话可以说,但背后的真相你也要懂。
虚假选择
在煎饼摊旁,
一个有甜美笑容的女生说:“这位先生,加一个蛋还是两个蛋?”
我想了想,“恩,不加了。”
女生尴尬的笑了笑。
这就是常见的“要么A,要么B。”句式。
还有典型的的是电视剧中的
女:“要么出国断绝联系,要么留下来爱我 !”
这些句式就是典型的虚假选择,这句话前提中表达了仅有的两个选择,但事实上还有其他选择。比如,在煎饼摊前明明可以不加蛋,在电视剧里男主也可以出国后继续联系,也可以留下来不爱你。
这种虚假选择最大的漏洞在于给被提问者一种看似只有两种选择的可能,但实际上还有其他选择。
最简单的应对方法就是,听到这种问题不要立刻做出回答。这时候你来一句“让我考虑下”,理智瞬间可以加100分,然后你想揭穿对方的就可以说:“有其他选择么”,或者委婉一点说,“谢谢,不用了”。
因果颠倒
到底是我努力工作工资才会高呢?还是我工资高了才努力工作,不少人真的没有想清楚。
再比如:
爱表的富人带名表。
爱表的普通人带普通表。
那么给这个人送一块名表,他就会变得富有。
假设前提是真的,这个结论明显是错的。错在把结果当成了原因。就好比很多人把自己不好好工作的原因归咎于给的工资少一样。
先好好工作,工资才可能会高。这就是“当你的才华还配不上你的野心时,请静下来好好努力 ”而不是去毫无逻辑的吐槽:“你给我这么少,让我怎么好好工作”,还理直气壮!
跑题
这个在生活中就很多,从小到大,你写作文有没有经历过跑题?有没有经历过答非所问?例如:
服装课堂上啊哟设计一款衣服,目的是探讨颜色如何影响人的心理。
有位同学回答。“我设计的衣服颜色很好看。它穿在身上很舒服,而且价格实惠,消费者会接受。”
学生回答只提了颜色两个字,并没有对颜色如何影响心理论证,反而扯一堆舒不舒服、贵不贵的问题。
就好像
别人问“你吃饭了没?”“你说我喜欢吃烧鹅。”
别笑,生活中还真有这样的朋友。再比如
别人问他“方案什么时候能给我?”
“尽快,我会好好做。”
“到底什么时候给我?”
“放心,我会提前完成的”
有一次遇到,我真的哭笑不得。
小心例外
生活不是童话故事,凡事都有例外。鸡可以长出三条腿,猪肉可以挤出水。例如
“狗是很友好的。”
“我的狗大黄是狗。”
“大黄是友好的。”
这句话看起来没问题,但有可能犯了例外的谬误。其中前提“狗是很友好的”就有问题。其中患有狂犬病毒的狗不友好。所以,但他人进行讲话,或标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中的漏洞。
利用同情
生活中这个太多了,办公室、教室、大街上等等一系列场所经常遇到。例如
“我一直很努力的学习这门课。”
“这门课成绩对我能否考上大学很重要。”
“我应该得高分。”
再比如,
“我一直很努力的爱你。”
“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事,我的世界离不开你。”
“你要好好爱我。”
“你行行好,好人有好报,除了你没人能帮我”
这是利用情感来进行的论证,很明显是毫无逻辑,但生活中确实有部分人被同情心左右了。你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
讲了那么多,无非最终还要归结到语言。
以下句式用多了,给大脑营造一种我很懂,对事物很确定的状态,约束别人,进而少思考,甚至不思考:
然而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样的认知会被往后的现实啪啪啪打脸。
尝试以下句式,可以培养自己看问题的不同角度,有助于养成独立思考:
这些句式的背后是对事物不断变化的客观认识。是给大脑一种需要验证的结论。这样就不会轻易下定论。而是一切以实际出发。
毫无疑问,常说的话,常使用的句子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你的思维。
所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这些思维漏洞,不仅可以使自己看待思维、思考问题更加理性,决策更加优质,可以揭穿部分广告商的虚假营销、识破骗子的诡计以及他人碍于情面的谎言。
出门以后别说是我告诉你的!
如何练习呢?
网上的电视剧、综艺节目、包括一些演讲,都可以练习。
加餐
真正的学会,是能讲出来,能教会别人,而不是仅仅知道的半斤八两。
知道和做到完全是两码事。
那么,下一步你打算如何行动?
工作中出现频率较多的一种思维漏洞,例如
“小王在A公司工作,小王的业绩很差。所以小王公司的业绩也很差。”
这个大家立马就可以看出这是不当的推理。小王的公司不止小王一个,还有很多业务员。这就犯了不当推理的谬误。
这里的本质错误是样本太小,而且样本不全面也不随机。
这样的讲话是对的:
A公司有5个业务员,这次随机调查了3个业务员,业绩都很差,所以A公司的业绩可能很差。
简化原因
生活中有部媒体喜欢乱解释,或者乱扣帽子。去网上看一下各种头条就知道,虽然说吸引眼球无可厚非,但是对于那些容易信以为真的人来讲,未免有失媒体报道真实性的原则。例如
“这届CEO上任时,公司面临破产。”
“这个CEO退休时,公司利润剧增。”
“公司利润增加是因为这个CEO的管理。”
显然,这不能支持它的结论,为了方便讨论,假设前提为真。
一般情况,公司利润增加与很多因素有关:政府政策、企业员工工作状态、企业高层管理,不能仅仅归因于CEO的管理。客套话可以说,但背后的真相你也要懂。
虚假选择
在煎饼摊旁,
一个有甜美笑容的女生说:“这位先生,加一个蛋还是两个蛋?”
我想了想,“恩,不加了。”
女生尴尬的笑了笑。
这就是常见的“要么A,要么B。”句式。
还有典型的的是电视剧中的
女:“要么出国断绝联系,要么留下来爱我 !”
这些句式就是典型的虚假选择,这句话前提中表达了仅有的两个选择,但事实上还有其他选择。比如,在煎饼摊前明明可以不加蛋,在电视剧里男主也可以出国后继续联系,也可以留下来不爱你。
这种虚假选择最大的漏洞在于给被提问者一种看似只有两种选择的可能,但实际上还有其他选择。
最简单的应对方法就是,听到这种问题不要立刻做出回答。这时候你来一句“让我考虑下”,理智瞬间可以加100分,然后你想揭穿对方的就可以说:“有其他选择么”,或者委婉一点说,“谢谢,不用了”。
因果颠倒
到底是我努力工作工资才会高呢?还是我工资高了才努力工作,不少人真的没有想清楚。
再比如:
爱表的富人带名表。
爱表的普通人带普通表。
那么给这个人送一块名表,他就会变得富有。
假设前提是真的,这个结论明显是错的。错在把结果当成了原因。就好比很多人把自己不好好工作的原因归咎于给的工资少一样。
先好好工作,工资才可能会高。这就是“当你的才华还配不上你的野心时,请静下来好好努力 ”而不是去毫无逻辑的吐槽:“你给我这么少,让我怎么好好工作”,还理直气壮!
跑题
这个在生活中就很多,从小到大,你写作文有没有经历过跑题?有没有经历过答非所问?例如:
服装课堂上啊哟设计一款衣服,目的是探讨颜色如何影响人的心理。
有位同学回答。“我设计的衣服颜色很好看。它穿在身上很舒服,而且价格实惠,消费者会接受。”
学生回答只提了颜色两个字,并没有对颜色如何影响心理论证,反而扯一堆舒不舒服、贵不贵的问题。
就好像
别人问“你吃饭了没?”“你说我喜欢吃烧鹅。”
别笑,生活中还真有这样的朋友。再比如
别人问他“方案什么时候能给我?”
“尽快,我会好好做。”
“到底什么时候给我?”
“放心,我会提前完成的”
有一次遇到,我真的哭笑不得。
小心例外
生活不是童话故事,凡事都有例外。鸡可以长出三条腿,猪肉可以挤出水。例如
“狗是很友好的。”
“我的狗大黄是狗。”
“大黄是友好的。”
这句话看起来没问题,但有可能犯了例外的谬误。其中前提“狗是很友好的”就有问题。其中患有狂犬病毒的狗不友好。所以,但他人进行讲话,或标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中的漏洞。
利用同情
生活中这个太多了,办公室、教室、大街上等等一系列场所经常遇到。例如
“我一直很努力的学习这门课。”
“这门课成绩对我能否考上大学很重要。”
“我应该得高分。”
再比如,
“我一直很努力的爱你。”
“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事,我的世界离不开你。”
“你要好好爱我。”
“你行行好,好人有好报,除了你没人能帮我”
这是利用情感来进行的论证,很明显是毫无逻辑,但生活中确实有部分人被同情心左右了。你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
讲了那么多,无非最终还要归结到语言。
以下句式用多了,给大脑营造一种我很懂,对事物很确定的状态,约束别人,进而少思考,甚至不思考:
“因为...所以....”
“如果...那么....”
“我很努力,所以...”
“...一定是....”
“...应该是...”
“我知道...”
“你不应该...”
然而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样的认知会被往后的现实啪啪啪打脸。
尝试以下句式,可以培养自己看问题的不同角度,有助于养成独立思考:
“...不一定...”
“...是一回事,而...是另一回事。”
“...主要原因是...还包括...原因。”
“...可能没有意义。”
“...看起来像..可实际上是...”
“...有一个被忽略的前提。”
“...不过是表象,而背后的本质是...”
“我做到了...发现...."
这些句式的背后是对事物不断变化的客观认识。是给大脑一种需要验证的结论。这样就不会轻易下定论。而是一切以实际出发。
毫无疑问,常说的话,常使用的句子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你的思维。
所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这些思维漏洞,不仅可以使自己看待思维、思考问题更加理性,决策更加优质,可以揭穿部分广告商的虚假营销、识破骗子的诡计以及他人碍于情面的谎言。
出门以后别说是我告诉你的!
如何练习呢?
网上的电视剧、综艺节目、包括一些演讲,都可以练习。
加餐
真正的学会,是能讲出来,能教会别人,而不是仅仅知道的半斤八两。
知道和做到完全是两码事。
那么,下一步你打算如何行动?
1 个评论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