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关于拖延你不知道的事


我们很多人都有拖延的毛病,可拖延的风格形形色色,有的人可能花了很长时间在打电话上,但从来不去做家务,而另一个人可能每天在家里吸尘两次,却不去回一个电话。为了拖延同一件事,有的人可能会去外面玩一天,有的人可能会在家里发一天呆。


你的拖延风格是什么?

你可以想一下,你推迟的事情和你能够准时做到的事情之间,最关键的区分在哪里?你是推迟细小的杂事呢还是推迟重要事情?你所推迟的事情是你所擅长的领域呢还是属于没有经验的领域?拖延风格其实是拖延行为的具体表象,尽管拖延风格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逃避,拖延风格是表象,拖延动机才是根源。找到什么原因导致了你的拖延才能更容易的去对抗它。


以我自己的一个例子来说吧,我本来负责行政工作,从不参与项目事宜,某一次由于项目助理请假由我代为负责她的工作,本来身为文科生的我就对各类报表数据特别迟钝,再加上对开发事宜一无所知。每天登陆项目部所用的禅道
管理软件调取数据,整理汇总,形成报告就成了我最头疼的事,不到最后一刻不动手。甚至那段时间一想到“禅道”二字都浑身不舒服。


可以看到我的拖延是针对某一事务,甚至不想听到想到关于那件事的一切,一定要拖到不得不做了才动手。那我为什么要拖延,我的拖延动机是什么呢?因为那不是我所能掌控的领域,我“惧怕”去做那件事。我认为在做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会做不好,所以就通过拖延去逃避。


拖延总是伴随着借口
有时候要找到拖延动机很简单,有时候却是你自己也不知道。而更多的时候是我们自己不愿意“看到”,所以拖延总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常见的借口比如:
我得先准备充分才行,现在还是有一些事情没有到位。
我现在根本没有时间去做完它。
我现在不在状态,我需要调整一下。
这件事用不了多少时间,我先玩会儿手机。
正是这些借口给了你一个等待的理由。其实不管你的拖延动机是什么,为自己找了什么借口,你的目的都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的发生。


换一个角度想问题
其实许多借口都有真实的一面,你可能真的需要锻炼身体,可能真的累了倦了,或者缺乏热情。但是不管这个借口是否有真实的成分在,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逃避需要处理的问题。其实,此时你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你就有机会思考在这个拖延现象的背后,你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你就会对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当你有了不同的视野,你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虽然现在有点乱,但我还是想尝试一下
我累了,在干15分钟就去睡觉。
虽然结果可能不是很理想,但是我可以学到不少东西。
事情越来越困难了,我最好留出更多的时间去解决。
当怀着一种成长的心态,你会乐于采取行动,即便事情很难,或者你不是很喜欢去做它,但也相对以前你的态度会改变很多。


制定可操作的目标
拖延者往往一直处于忙着设定和重新设定目标中,但是他们所设定的目标几乎总是模棱两可的,比如,“我不能这样下去了,我要改变我的状态”,“我要减肥20斤”,“我要提高英语水平。”其实这些目标的设定没有任何意义,它不会为减轻你的拖延,或者刚开始时兴致勃勃,过后就恢复了拖延的状态。因为这些目标不够具体可实施。好的计划是“我今天要花两个小时在背英语单词上”,或者“我每周要去健身房三次锻炼身体”,“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8点”。


发现了吗?可操作的目标才是好目标。制定目标后,如果刚开始你不能做到很好的执行目标,可以试着将目标分解。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可以被分解成几个小的、明确的步骤。比如你要做一个活动方案,而你可以将这个目标分解成查资料,拟框架
和细化方案。再具体一点就是用四个小时搜集当地的市场资料的工作,用三个小时拟出大致方案,用6个小时完善细化方案,直到落地可执行。


坚守时间期限
拖延者往往感到焦虑,“我有太多事情需要做”,“我感觉我不可能准时完成”。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只专注于一个步骤,你达成中间目标的时间就被缩短了。因为你暂时不必分心在其他的步骤上面,而这是减轻拖延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你还是不能按时完成或迟迟没有行动,一种有助于你顺利启动的办法就是为目标设定一个时间期限,并保证不要改变它。


实践证明15-30分钟是一个最有效时间,如果15分钟还是让你感到无法承受,那么你可以设定10分钟或5分钟。在这个时间段内,不管你做的结果如何,只要完成这个步骤就好,因为那是战胜拖延的开始。即便在你状态不好或心情不佳的时候,你依然可以动手做事。以我个人的经验,发现这是非常有效的对抗拖延的方法。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当时间期限到了的时候,你绝对有必要停下来。如果你第一次不知不觉的做了两个小时,而且在超出时间里也做的很好,那么在下一次你就会觉得可以再干两个小时,如果做不到,就会令你懊恼不已,极容易前功尽弃。所以一定要循序渐进,慢慢将时间期限加大。


本文相关观点来源于《拖延心理学》。
0
分享 2017-10-10

0 个评论

匿名用户